工业遗产“锁住”时光记忆 老旧厂区“穿越”前世今生

时间: 2024-03-03 19:52:21 |   作者: 产品中心

  ▲百益·上河城工业文化长廊吸引年轻人前来参观。     本报记者赖有光 摄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吴潇)工业遗产,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见证者和里程碑。老厂房、旧机器见证了昔日工业大发展的进程,承载着许多奋斗者的青春记忆。

  10月24日,记者走访了南宁部分旧工厂,探寻工业时代的回忆,感受老厂区迸发出的“青春活力”。

  斑驳的红色砖瓦墙、陈旧的仓库、野草生长的锈迹铁轨……南宁市肉联厂旧厂区深处,处处透露着一股“年代感”。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带着情怀来打卡拍照,找寻曾经经历或不曾经历的时光。

  位于西乡塘区鲁班路1号的南宁市肉联厂现在已经成为南宁市肉联厂批发商业市场。市民周女士和朋友依据网友推荐来到这里,“景色很特别,容易出片。看着拍摄出来的照片,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上个世纪。”

  记者在一社交平台输入“南宁市肉联厂”词条进行搜索,许多有关在这里拍摄打卡的帖子接连跳转。摄影师的镜头下,铁轨、旧厂房、高耸的烟囱都保留着上个世纪的味道,展现了独特的工业复古风。时光倒流,老旧的厂房作为工业遗产而保存了下来,是一个时代不可抹去也不可复制的记忆,激发了人们的怀旧情怀,也因此成了人们找寻记忆的打卡地。

  “肉联厂的工业遗存属于比较完整的工业厂区遗存,包括厂房、生产线、旧机器设备、仓库、铁路、生活区等。这一类较为完整的工业物质遗存,是南宁在上世纪中叶的工业象征和符号。”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瑶说,这一类完整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运用,有助于讲好南宁的工业故事,让年轻的南宁人了解南宁食品制造业发展转型历史和当时行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城市生活印象等。

  如何让“沉睡”的工业遗产焕发新生,实现工业遗存的文化延续和可持续利用?“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

  将旧厂区打造为新生态文化街区,满足市民群众对工业历史和工业艺术的消费需求,原南宁绢纺厂旧厂区做出了改造尝试,如今已打造成为南宁的一处新地标——百益·上河城。

  A186型梳棉机、A006B型自动混棉机、双面摇纱机……江南区的百益·上河城工业文化长廊里,陈列着旧机器,旁边的立型牌标注着所展示机器的名称和用途,并随文附上了原南宁绢纺厂纺丝车间的工作照片。一旁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南绢往昔”主题展板,介绍了南宁绢纺厂从决定兴建到投入试机生产,再从持续蒸蒸日上到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前来拍摄视频的广西艺术学院学生王逍遥参观了工业文化长廊。“我对这些旧机器很感兴趣,希望有关部门可保护好这些留存下来的老厂房和旧机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工业发展史。”她建议,将一些工厂旧址改造为沉浸式剧本杀场所等,引入年轻人喜爱的经营业态,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工业遗产。

  如今的百益·上河城人气高涨,已成为集文化创意园区、展览演艺、小剧场、工业文化长廊、非遗生活馆、艺术酒店、音乐酒吧、创意零售、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情景式文化体验创意街区,老式的水塔、厂房配上新颖、时尚的设计,实现了“蜕变”,展现出新时代下的“青春活力”。

  汉服、动漫展览、歌会等活动,更是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目光。这里不再是过时的代名词,而是被赋予了新潮的时代内涵。

  “工业遗产要进行创新性保护和活化利用,其目的是通过重视和利用工业建筑、生产的基本工艺、机器设备、档案资料、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王瑶说。

  王瑶认为,一方面,要将寄托几代人情怀的工业遗产所记录的工业创业创新历史进程记录下来,讲好工业故事,弘扬工业精神,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要通过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传承好工业文明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基因,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有机结合,让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变革和当代生活,开发文创、展陈、研学、培训、休闲、旅游等新业态,挖掘其蕴含的经济价值。

  今年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出台,明确广西工业遗产的利用应当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保护、整体保护、周边保护,与自然环境人文和谐共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广西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展览馆、工业主题公园等公益设施,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

  如何进行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王瑶认为,可以从挖掘工业文化价值内涵、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完善工业博物馆体系、加强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入手。

  在工业遗产的创新性保护和活化利用过程中,要重视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将工业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保护、整体保护、周边保护等。不仅要重视和利用工业建筑,还应当深入挖掘生产的基本工艺、机器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故事。针对本土工业厂区及上世纪中叶在南宁落地生产的企业,在对旧厂区进行保护修缮的同时,应当采集、挖掘、阐释、传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沿革、生产方式、企业文化、劳动智慧、艰苦奋斗等工业遗产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开发呈现和传播其精神内涵的多元化产品,使之成为工业展陈、工业旅游、工业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各地工业遗产保护有很多成功经验,但并非所有的成功做法都适合照搬。工业遗产本身以城市发展、城市文化为土壤,工业遗产保护不能脱离城市发展需求,不能割裂保护的方法与遗产内涵的联系,否则将会丧失工业遗产的生命力。”王瑶说。